充電樁企業相繼倒閉 行業未來或將步入寡頭時代
2018-08-20 來自: 網絡 瀏覽次數:1129
充電樁企業深圳某公司因為持續虧損、無法繼續經營,在最近發布了公司解散公告。事實上,這不是第一家“出事”的充電樁公司,今年以來,富電綠能、聚電網絡都有負面消息傳出?,F如今,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成一片藍海,是未來汽車行業的普遍發展方向,在這片廣闊的市場中,作為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重要組成部分,充電樁行業的盈利模式卻與這塊藍海市場不相匹配。
充電樁企業頻頻倒閉退市
今年以來,充電樁企業就不斷出現倒閉、退市、收購等負面消息。深圳容一電動近日發布了公司解散公告,公告稱因研發資金投入過多,未能及時轉化為效益;因融資方式不當,公司運營財務成本過高。公司近年來持續虧損,已無法繼續經營,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,進入清算程序。而在不久之前,北京富電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正式退出新三板。事實上,富電綠能在2016年就宣布其已實現盈利,成為業內首家盈利的企業,但卻依然無法在發展大潮中堅持下來。而在今年年初,因資金鏈斷裂停運,曾經在業內小有名氣的聚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被沃爾新能源以800萬拿下近一半股權,成為其第一大股東。
充電樁市場曾經備受期待,上百家企業在看到萬億市場的廣闊前景后紛紛涌入這塊市場,希望能有所發展,但現實卻給了這些企業一個狠狠的耳光。一位充電樁企業負責人表示,這兩年倒閉的充電樁企業不下十家,但這一說法還沒有準確的統計。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近日也表示,“很多充電樁企業只是盲目進入市場,違背了消費需求和市場規律,倒閉的只會越來越多?!?br/> 盈利模式不明“造血”能力缺乏
制造業的綠色升級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主旋律,新能源使用率正在不斷提升,汽車行業也是如此,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普及,也帶動了其配套設施的上下游產業鏈,在這一片火熱發展大背景下,充電樁行業卻似乎“無所適從”。造成這些企業黯然退場的根源就是缺錢。
有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,一個普通充電樁的建設成本在2萬元左右,快充充電樁的建設成本可達10萬元以上。想要實現充電樁建設。就拿富綠電能來說,原本其目標是建成710個超級充電站、28800根充電樁,這需要投入35.5億資金,雖然富綠電能宣布實現盈利,但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卻不可能實現,與此同時,富綠電能的兩次融資均未成功。很顯然,充電樁行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,長時間的高投入讓行業中的很多企業都不堪重負,而目前可見的盈利方式主要還是電費和服務費,這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,而其自身的盈利模式卻始終不清晰,缺乏足夠的“造血”能力,大大阻礙了行業和企業的發展。
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國內涉及充電樁建設和運營的企業已經多達300多家,而現有的公共充電樁日均使用率不過1車/日。這更是給企業帶來很大負擔,一邊是龐大的投入開支,一邊是如此低的使用率,如果沒有充裕的資金支持,企業是很難在這塊市場中生存下去的。
寡頭時代或將來臨
從很多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經驗來看,激烈的市場廝殺過后,最終會形成一兩家巨頭企業在兼并重組后,日益壯大的局面。這條規律似乎也適用于充電樁行業,面對艱難的發展局面,實力弱的企業很難在市場中生存,在優勝劣汰的規則下,要么選擇合作,要么退出市場,要么就可能被兼并,最終行業也將進入寡頭競爭時代,熬過了艱難發展時期而壯大起來的企業,最終將成為市場霸主。
而現在還在市場中掙扎的企業,更要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。要思考更多元化的盈利方式,提高企業自身“造血輸血”能力,可考慮“互聯網+”發展機遇,為盈利找到更多突破口。同時,還應根據實際市場需求,為消費者提供切實所需,并根據多樣化需求給出個性化解決方案,這也有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。